王久高: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的高要求。
 
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
工作的系统性指的是人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和运用整体的、全局的、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零散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认识和实践中的运用,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开展工作。
早在1919年“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中,针对胡适提出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坚持了系统性的思维方法,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李大钊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认为中国革命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会彻底解决一切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等。
党的二大上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在此后的革命实践中主张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这都是坚持工作系统性的具体表现。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进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坚持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统一,无不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的精髓。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三大法宝”是毛泽东运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得出的宝贵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运用系统思维将工业化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始终恪守工作系统性的丰硕成果。总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开展工作,砥砺前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今天,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在党史学习与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认真学习和总结党史中运用系统性思维方法进行决策和开展工作的经典案例和科学经验,获得启迪和智慧。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和精髓,坚持用整体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和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多听、多问、多读书、多思考,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工作的预见性指的是人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的条件、实施、结果和前景等有着一定的预期判断和前瞻。预见性是一个人的战略眼光、判断能力、预测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预见性强的人,往往掌握着工作的主动性,其工作成效大大超越其他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多次体现出超强的预见性。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李大钊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后,在1918年发表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一文中就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坚信布尔什维克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必将对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后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了他的超强预见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的过程中,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科学地论证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得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结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观察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下降的新变化,认识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应成为人民和时代的需要。随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政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尤其是毛泽东根据中日双方的特点,科学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得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科学结论。毛泽东同志对抗日战争发展阶段和结果的预判和结论,正确地指导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总能作出科学判断和果断决策,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百年党史蕴藏着增强工作预见性的无穷智慧。准确的预见性是建立在科学洞察时代潮流和分析历史演变机理的基础上。科学、准确的预见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它是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着眼于未来的逻辑推演,是基于研究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料、数据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善于拨云见日,洞察事物的本质。科学预判需要勇气和智慧,要透过纷芜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想常人不敢想,思常人不敢思,排除各种干扰,果断作出前瞻性的预判和决策。
 
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工作的创造性指的是人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固有的、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或采用新的政策和方法作出积极贡献。一个人的工作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为在有效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新问题,并找到了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人的创造性与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早期的革命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人运动上。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初步觉察出,单做工人运动,革命很难有大的气象。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工农联盟,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力量才能发展自己、开展革命。1924年,中国共产党最终同国民党实现了党内合作,建立起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农村。毛泽东等一批共产党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最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逐渐打开国门,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之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地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为我们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提供了智慧和启迪。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各种藩篱的束缚。“兵无成势,水无定形。”开展任何工作,都不能囿于固化的思维,而要随势而应变,观形而运奇。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要立足于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勇于创新和求异。要坚持调查研究和问计于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学的调查研究是获取各种信息和获得真相的有效途径,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坚持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必将获得取之不尽的创新源泉。

 

作者简介:王久高,b5888博一把白菜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2021-04-06

 
 

排版 | 瞿杨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