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百年来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精神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百年来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中国精神从萎靡走向振奋、在勃兴中创新、在培育中弘扬的历史。深化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精神研究,对于深刻理解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把握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一、百年民族复兴历程是中国精神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

中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威胁与逼迫下进入到近代的。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程是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和苦难的历程。凭借着坚船利炮和强大的物质、科技力量,西方资本主义诸国在侵略和欺凌中国上竭尽能事,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华民族被严重歧视。从那时起,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民族大众的夙愿和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当国势衰落、国运不昌、中国社会滑入低谷时,中国精神也消极不举、萎靡不振。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低沉,苛求复兴的梦想由此发端、由此浸入国人骨髓。

百年民族复兴的历程是指中国社会由近代所被迫进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摆脱殖民主义的欺凌而走上独立自主、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自由的过程。它既包括社会形态进步和社会制度变革,也包括人民社会地位、社会生活的格局和状态的变革,既包括人民物质生产和生活形态的变革,也包括人民精神生产和生活形态的变革。百年来,中国精神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萎靡变为振奋,由受制于人变为独立自主。中国人由此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翻身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是百年来中国精神发生的最显著、最伟大的变革,也是中国人最自豪、最内在的自由。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民族精神是以中华民族为指称单位的精神形态,指的是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和精神气质。时代精神是以历时性的代际单位为衡量尺度的精神形态,指的是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特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尽管指称的单位不同,但可以在同一个更为宏大的主体上统一起来。中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以汉族为人口主体、55 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处,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和国家主体。中国精神既指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和时代中形成的、代表历史传统和时代气质的精神。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时代中形成和培育的、能够代表时代气质、引领时代前进的精神。在对中国精神的理解上,切忌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主体性、先进性、代表性和实践性上统一于一体。

中国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是优秀、积极的精神品格,是国家内在精神力量的载体,也是中国的精神面貌。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的繁衍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中国精神。近百年来,中国精神的主题与民族独立和解放不可分割、与中国的繁荣富强不可分离。这既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旨。在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汇成一股强大的国家精神的洪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从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把追求民族复兴的责任扛在肩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传统,创新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文明精神,始终引领时代精神发展的步伐,缔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扬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团结奋斗和创造进取中追逐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接续传统、勇立潮头,创造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奇迹,并在每个历史的重大关头和每个时代的关键时刻都能够发挥创造、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从苏区精神到遵义精神、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从铁人精神到雷锋精神、从焦裕禄精神到孔繁森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到了中国精神的前列,引领着精神的发展和进步,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不懈怠、阔步前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精神的创造、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挥的,是与中国实践不可分的,也是发动中国人民、造福中国人民的。

四、马克思主义提升了中国精神的格局与境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拯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思想良药。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优秀思想的结晶,也是时代优秀精神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使得中国向着好的、向上的方向不断前进,也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改良和优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百年来素有各种杂音和噪音,有人声称马克思主义割裂了中国传统、断送了中国命运,也有人断言马克思主义吞并了中华文明、腐蚀了中国精神。面对“断裂论”“吞并论”“替代论”“毁灭论”等各种各样的论调,中国鲜活的现实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华文明的繁荣和进步给出了最好的回应。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指南,不但在思维方式上,也在价值情操上不断更新并焕发着中国精神的生机,为之注入了科学、理性和进步的能量,也为之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精神格局和境界的提升,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表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效和结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中国精神、激励中国精神、引领中国精神,也提升中国精神。

五、社会主义是中国精神实践创新的制度载体

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只能源自实践、源自人的行动。五百年来,社会主义走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艰辛历程。百年来,社会主义进入中国并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物质面貌,也改变了中国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自从在中国土地上扎根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科学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百年来民族复兴的实践载体,也是中国精神实践创新的载体。正是在为追求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中国精神得到了弘扬和培育,实现了改造和创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挽救和发展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命运,也是中国的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特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定阶段,也是中国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局面,获得了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升华了新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所孕育和弘扬的时代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也是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无疑是中国精神孕育的平台和创新的载体。

六、百年中国精神是展现百年中国发展历史的镜子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团结下,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奋斗,中国精神得到了持续弘扬和创新。民族奋进的历史也是民族复兴的历史,民族抗争的历史也是中国精神进步的历史。百年中国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奋斗进取的写照,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镜子。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写在了中国人的精神性格中,也写到了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史程格局中。不仅中国历史的艰难曲折写到了中国精神中,中国历史的进步和成就也同样写到了中国精神中。历史的中国肇示中国的未来,也照亮未来的中国。中国精神的镜子源自历史,同样也照亮未来,而且必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辉煌未来。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百年中国精神发展变迁这面镜子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以及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也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和中国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走向美好未来的历史和前景。在面向民族复兴的发展中,尊重中国历史和现实,也就需要尊重中国精神和中国选择。尊重中国精神,就需要发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国精神、创新中国精神。

七、发挥中国精神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规律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必然和未来的必然。中国精神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讲究亲诚惠容,既具有独善其身的品格,更具有惠及天下的情操。面向人类更为美好的未来,必须发挥中国精神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和具体运用。发挥中国精神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要坚持用硬实力支撑软实力,用强大的综合国力、尖端的科技实力和必胜的军事实力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华文明再振兴的进程;要把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转化并融汇为中国社会和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构筑并提升中国元素的国际影响力;要不断通过日益广泛和扩大的对外交流、通过法理的和道义的对外合作渗透中国价值的科学性,提升中国影响的不可替代性。

 
作者简介:宇文利,b5888博一把白菜论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 1月11日
 
 

排版 | 瞿杨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