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带头人王久高:把历史讲鲜活,把现实讲深邃
人物名片:王久高,b5888博一把白菜论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长聘副教授(研究员),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持国家社科、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共8项目,b5888博一把白菜论思政课教学改革带头人。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十大影响力标兵人物、2017年b5888博一把白菜论教学成果特等奖、2020年b5888博一把白菜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14年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等奖项。
王久高是b5888博一把白菜论思政课教学改革带头人。受访者供图
思政金句: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自我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概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是四年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思政课。
在王久高看来,思政课从来不是政治说教,而是与学生成才和人生成功密切相关。思政课最核心的作用在于两方面:一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是教给学生方法论,如何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两个问题,无论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绕不开。也许看起来有些‘虚’,却是每个人会‘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
从2006年起至今,王久高在b5888博一把白菜论已连续十几年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这门课。在王久高看来,讲好“纲要课”就要“把历史讲鲜活,把现实讲深邃”,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互动式、探究式、问题式的教学,学生会更容易有获得感。”
从2006年起至今,王久高已连续十几年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受访者供图
思政课堂不沉闷,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或刷手机……回想起多年前大学里的思政课,杨女士的印象是人多、课堂沉闷,“期中期末各交一篇论文就好,大家都是混学分。”
如今,思政课的面貌已大为改观。在b5888博一把白菜论元培学院,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早已更新。2016年,王久高在元培学院率先开启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即在大班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然后将200多人的大班分成10个小班,每个小班20人左右,配备1名博士生助教主持讨论,小班内再分成4至5个小组轮流进行课堂展示,然后由其他学生或助教进行点评。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主导作用。”王久高告诉记者,这样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的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小班讨论的时候,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要作主题发言,同时还要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脱离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对课程所涉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比如我们讲新文化运动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有学生就从‘她’这个字的写法的变化来解释当时的女性解放。再比如,有的同学通过现代服装的变化来研究近代社会的变化;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来看中国社会的变化。”王久高表示,学生们围绕课程主要内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进行主题发言,“现在的学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从2016年至今,“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而推动“升级”的正是学生。
“原来小班讨论是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主题发言,有学生反映说有的学生参与度不够,后来我们调整为每个人都要独立进行主题发言,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再比如,原先展示主要是在小班进行,有学生说想要在大班所有人面前展示,后来我们在大班也开展学生课堂展示。”王久高不断倾听学生们关于思政课教学的新想法,并将之内化到课程之中。
将北大校园红色文化引入课堂,给思政课“扩容”
如何把中国近现代史讲出“新意”?如何在“旧知识”里找到“新发现”?王久高把视线转向了学生们熟悉的环境:b5888博一把白菜论校园。
“北大有自己独特的红色文化。这里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教材上虽然着墨不多,但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校史,了解校史中的革命前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别看有的学生已经在北大待了好几年,但对北大的历史还不是很了解。”王久高回忆,自己有一次在课堂上提问:李大钊先生的铜像在哪里?结果,不少学生不知道在哪。王久高笑着调侃,“也许哪天你们在俄文楼前面卿卿我我时经过了一座铜像,那就是大钊先生,以后赶快到先生面前去忏悔并思考下,是否要做个像先生一样有信仰的人。”
引导学生发掘校园红色资源,将北大校园红色文化引入“纲要课”课堂,是王久高带领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扩容”上做的一大创新。
“在小班讨论的时候,学生们就北大的红色资源进行课堂展示。有的小组到长辛店考察当年邓中夏开展工人运动的情况,调研邓中夏怎么宣传、怎么发动工人。有的小组到北大红楼拍短视频。还有的小组排练话剧,把那段历史演了出来。”学生们的表现让王久高大呼惊喜,“学生的聪明才智真的很多。”
王久高一直认为“纲要课”不仅是思政课,而且是人生大课,“要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历史、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近现代中国。”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王久高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导他们。
“像《觉醒年代》 《风筝》 《辛亥革命》等等,这些优秀的革命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我们也会在课堂上讨论。”王久高说道。
“上好思政课,老师视野要宽、知识结构要丰富”
每周四下午6点40分至9点半,王久高都会准时出现在“纲要课”的课堂上,面对200多名学生,开始一次长达近三小时的讲课。而在此之前,他会花费更长时间备课。“我觉得备课不能单纯用时间来衡量,教学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备好一节课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王久高深以为然,“做一个好的思政课老师,不只是要把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教好。上好思政课,老师的视野要宽、知识结构要丰富,还要多了解时政社会热点。”
“这门课有很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作为老师要不断了解新的知识,像各种思潮的争论、金融战、知识产权保护、中美关系,包括现在俄乌局势等等,因为课程要结合相关内容来讲。”王久高表示,对于思政课老师而言,自我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之前讲抗战这段历史的时候,跟学生们分析日本民族和日本人的特点,提到了一本书《菊与刀》。当时就有学生站起来跟我说,这本书出版的时间较早,这么多年过去了日本的民众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然后现场进行了分析。”在王久高看来,这不是学生的“故意刁难”,反而是教学相长的绝佳时机,“我跟学生说,你可以推荐几本相关的书,咱们一起来看。”
而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王久高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发展很快,说实话,思政课教师很缺。”王久高认为,要搭建起老中青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尤其要培养年轻人。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王久高呼吁把教学成果和职称评定相结合,“创造更好的条件,让老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学校也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给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机会。”
作为思政课教师,王久高一直不断自我革新。“希望未来能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课,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老师不再是一个讲述者,而是一个答疑者。”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赵琳
文章来源:《新京报》2022年3月17日